close

這個淡水舢舨船的紙模型作品,是我學生時代的作品,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以普邏大眾為對象而設計的紙模型作品。 這艘船現在被收藏展示於淡江海事博物館,而她的姊妹作則被大量印刷成為贈送品送予有緣的來賓。

緣起

這紙模型船的故事要從2006年開始說起,那時候,淡江海事有一個禮品販售中心。 當時我對這個販售中心最不滿意的幾個點是,商品幾乎都是外面的東西擺過來販售,沒有我們自己的商品,並且當中絕大部分和海、和船沒有關係。 我在忍受與抱怨這些事情的同時,也萌生了利用自己的才能為海博館設計屬於自己的商品這樣的想法。 我決定設計一款DIY紙船模型,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卑微的心願,想讓人知道我們不需處處遷就別人的安排,我們可以自己做到,而且更好。

事實上,我對紙模型並不陌生。我從小就喜歡玩紙模型,而且大部份是自己設計的。 小學三年級我設計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架滑翔機;國中時設計製做了一架藍天使塗裝的F/A-18送給當時心儀的對象; 高中時設計了一棟洋房讓我妹妹組裝,拯救了她岌岌可危的勞作學分,同時也讓她的老師開了眼界。

但是即便如此,這次的紙船設計對我仍然充滿困難。這次的設計對我最大的挑戰是這模型不再是為我自己建造的,而是要印給大眾組裝使用。 我不能再像以往肆無忌憚的安排許多美觀但高難度的設計,並且對於組裝引導和說明、版面的規劃、以及大量印製的可能性都需要兼顧。 我必須承認在這份作品上我並沒有把上述幾點全部顧到,最後仍然有些細節被遺漏、或是被捨棄了。 這次的紙船,以及她的姊妹作的設計給了我不少寶貴的經驗,也給了我一些新的想法。 下面將對我在構思、設計、以及修改這艘船的各種過程和經歷做更多的記錄。

模型對象的挑選

首先來解釋為什麼我挑選淡水舢舨船做為設計的對象。其實原因很簡單,我不希望第一艘船就挑個很難的來做。 曾經,當時的主管問我要不要做聖瑪利亞號?恩…我拒絕了她,我想原因大家都看得出來(上圖)。 不過我並沒有排斥這艘船,我覺得這艘船做成紙模型會很不錯,只是時間不對而已。等我經驗多一點之後,改天會再回來做這艘船的。

我對於第一艘船的挑選有幾個目標:首先,一定是館內有典藏的船隻; 然後要簡單,不能讓設計太困難,因為我還有很多別的東西需要思考和摸索; 在來是要具有代表性,一個默默無名的小船很難引起人的興趣或共鳴。

最後,我挑出了兩艘船,就是淡水舢舨船和蘭嶼拼版舟(下圖)。 在思考一陣子後決定先做更為容易些的淡水舢舨船,然後就要做蘭嶼拼板舟(雖然拼板舟一直到我畢業前都未完工)。

 

觀察與研究

那時候博物館正好有一艘賴龍雄先生的淡水舢舨船木模在展示,於是我就決定從這個模型翻製我要的紙模型。 說是翻製,其實也沒有那麼簡單,還有很多的細節當時並未摸清。 還好淡江大學就在淡水河邊,於是那時我三不五時會跑去淡水河邊觀察停放在河邊的舢舨船,還有當時捷運站通往老街入口處的大型舢舨藝術品。

我還發現,老街上的一整排舢舨其實都沒有參考價值,通通都是當代很醜的玻璃纖維寬體船。 還好在我努力不懈的尋找之下,找到了唯一一艘不知道是哪戶人家的、船形優美的老式舢舨。

我的構想

談談我對舢舨紙模型的想法。 我並不是第一個發明紙模型的人,從前也不是沒有人出版過有關船隻的紙模型, 但不知為什麼幾乎所有我看過的紙船都不夠細緻,特別是船底。 船舶的水下部份通常都是很流線、漂亮的曲面,然而除了日本人做的模型以外卻沒有哪個紙模型好好把水下船體做好的。

船底曲面的設計除了能表現船體優美的線條外,設計的挑戰性也比較大,甚至對我來說,船隻的水上部份乃至於內裝倒只是繁複而已,並不難。 可能是我有些完美主義性格吧!我對於船隻船體的曲線有莫名的堅持和要求,所以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個舢舨船的船體曲線做出來。

不約而同的伙伴

就在我研究淡水舢舨的期間,有一件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有一天,我接到一個參觀團體,是淡水天生國小的訪問團。 在導覽結束後,不知道聊了什麼,聽到他們也正在設計淡水舢舨的 DIY 紙模型,原來我們不約而同的幾乎是在同樣的時間進行同樣的事情。 雖然我們實際上平時並沒有接觸,在開發紙模型的期間也未交換任何心得,但心中傳來一份有伴的感覺, 讓我知道我不是孤單的在做設計,興奮之餘也同時在我心底激起一股互相較勁的動力。

註1:上圖即為天生國小約半年後(忘記實際的時間了,大約也與我同時)所呈現出來的產品,該作品現在亦被收藏於淡江海事博物館。

註2:上圖為2007年組裝的模型,有些粘貼部份經過歲月的摧殘後出現脫落的現象。 在此向天生國小感到抱歉,我不是故意要讓你們的模型看起來好像有點醜的樣子。

第一件成品

之後我花了將近一整個學期的時間,一邊構思、一邊畫圖,常常跑到海博館端詳舢舨模型,也常常跑去老街上看著那一艘舢舨發呆,有時甚至會在老街口的馬路中間站上十來分。 然後在學期結束後的寒假裡,我把第一個版本的成品做出來了,那是2007年的2月。 這個作品沒有上色,所以全船是純白色的,由於當時拍攝的照片損毀,因此沒能夠在這裡展示給大家。

這個全白的模型其實不太討喜,因為大部分的人不會聚焦在模型本身的結構上。 因此開學後我藉由組裝第一版模型的經驗微調了原來的設計,同時為她上了最重要的彩繪,然後花了三天在海事博物館組裝出第二個成品, 這個作品一直到現在仍被安放在海事博物館展示。 說也奇怪,第一版和第二版船模明明幾乎是一樣的東西,不過多了彩繪。結果第二版做出來之後,原來興趣缺缺的人都圍過來了!

細看我的模型

現在來更仔細的看看我最終所呈獻出來的作品。 船體兼外殼主要是由五條紙板彎成,這五條紙板展開後幾乎是很簡單的直線,卻負擔了整艘船的曲面呈現。 我已經忘記當時是用多少個三角形設計的了,只記得從建模、微調、佈局、到展開花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 相比之下,船上的骨架只是比較繁複而已。然而最後看到組出來的模型所表現出我要的曲面的樣子,還是覺得付出是值得的。

由於船板只用了一層紙,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有粘貼片外露,由上圖中可以看到我把粘貼片設計在船的內層。 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內層還有骨架、船板等其他零件,會分散觀者的注意力; 反之若將其曝露在平滑無附件的外部,如此便會大大的增加觀者對整艘船的厭惡感。

在這個單層船板上我碰上了另外一個問題,船板內側需要很多的粘貼、折疊、對齊等輔助線條,而船板外側需要彩繪圖形。 這裡我對紙張採用雙面印刷來處理,然而我不可能讓雙面印刷的東西可以準確的對齊。 最後我的做法是將主要的精確印刷放在內面的輔助線條上,而外面只印上木質紋路,至於彩繪的部份則以貼紙的形式處理。

在後來的檢討中我發現,雖然雙面印刷的做法解決了我的問題,卻也導致印刷手續繁複,不易大量印製的問題。 在最後的完成品中,全部的模型零件需要使用4張A4規格的紙,其中三張就需要在背面印上木紋,並且每張的木紋方向還不太一致。 這個缺陷在後來成為這份作品在實務應用上的最大阻礙。

舢舨船有一個好處,就是內裝很豐富,會自然的成為組裝與觀賞的樂趣。 其實這上面的內裝在組裝上並沒有什麼難度,真要說的話,就是幾根橫肋骨稍微小了點、多了點而已。

若說船殼是設計上最難的東西的話,那船槳應該就是組裝上最難的零件了! 這一支支的船槳都是用紙板折疊四層、再將一端撐開成圓桶狀後經修剪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展現從槳柄到獎葉由圓到扁的漸變形狀。

其實我很滿意這東西最後所表現出的結果,只是它成功的外表下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可避免的代價。 首先,它使用與船殼同樣的材質製做,不易滾捲施工,最後成型的槳葉也偏厚。下次應該要使用薄一點的紙來做。 再來,兩隻槳的組裝成型需要使用兩隻半的牙籤。其實一般來說這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對我來說在紙模型上出現不是紙的零件會讓我有些不自在。 最後,組裝的困難性我想大家都感覺得出來,至少相比於其他零件來說這是最難的了。 我在印刷版面上所放的版模足以製做四支槳,就是預期組裝者可能會出錯的應對措施。

相較之下,船肋骨只是數量多了點而已,其實一點都不困難。

這裡我還貼心的提供了一項小零件,就是用來支撐、展示這艘船的展示架。 上面的凹槽是按著船底形狀設計的,可以讓船穩穩的停靠在上面。 船架的側面流有一處空白標籤,可以讓組裝者填寫自己為這艘船所起的名稱; 不過實際上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這空白標籤是做什麼用的,於是通常都留白,我想下次還是直接寫上「淡水舢舨船」好了!

結語

對於本人淡水舢舨船的作品就介紹到這裡。 這艘船畢竟是我第一個以大眾為對象的設計作品,當中有成功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設計這艘船的寶貴經驗也很大的影響了她姊妹作的設計,我將會在下一篇網誌中做分享。

最後,若您有任何的意見或經驗想回饋,請不吝惜回覆; 若你也喜歡我的作品,我也樂意聽見你的讚美; 若你看完文章後有心動的感覺,也想要自己DIY的話,歡迎來信和我索取電子檔(目前淡江海事博物館只有印刷他的姊妹作,而本作沒有)。

若您想知道這艘船的姊妹作的故事,請繼續觀看 「迷你舢舨船」 的記錄。

arrow
arrow

    夜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